【特稿】馭風沐光 能賦未來——公司新能源投產裝機規模突破1000萬千瓦 | |
| |
12月26日,隆冬。 海南萬寧,椰林婆娑,明媚如初。 貴州盤州,綠草萋萋,風和日暖。 全球最大商業化漂浮式海上風電項目——中電建海南萬寧百萬千瓦漂浮式海上風電項目正式開工建設,同時開工建設的還有遠在千里之外的貴州省盤州光伏電站項目群。標志著中國電建新能源新開工建設項目規模突破1000萬千瓦。 一度一瓦,一厘一毫,均來之不易。電建新能源全體建設者在這一場極其艱難、極其緊張的時間賽跑中,積極踐行“自強不息、勇于超越”的企業精神,將奮進與擔當融入血液,刻進筋骨。擘畫“十四五”發展藍圖,聚焦核心業務“水、能、砂、城、數”,助力集團戰略轉型和高質量發展,唯有再加碼、再提速、再升級,以生態底色描繪綠色發展畫卷。 從“跟跑”到“領跑” 2021年12月26日,中國電建新能源集團應運而生,這是公司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推動我國能源革命、保障能源安全、構建綠色低碳發展體系的重大戰略實踐。從此,中國電建新能源業務發展進入新時期、新階段、新高度。 新賽道,起步即沖刺,電建新能源集團組建一年來,圓滿完成重組首年新增建設指標、新增立項、新增開工和累計投產裝機容量“四個1000萬千瓦”目標。截至2022年底累計投產裝機規模突破1000萬千瓦,從跟跑、并跑到領跑勢如破竹,為助力國家“雙碳”目標實現做出了卓越貢獻。 “十四五”是碳達峰的關鍵期、窗口期,搶抓新能源產業發展機遇,于中國電建而言既是職責使命,更是機遇挑戰,把握戰略重點,才能牽一發而動全身;找準主攻方向,才能一子落而滿盤活。 “十四五”期間,中國電建將緊緊圍繞國家能源安全新戰略,主動服務于國家“雙碳”戰略部署,聚焦以新能源為主的清潔低碳能源投資開發和運營管理業務,充分調動集團規劃設計、施工建設、裝備制造、運營維護全產業鏈要素資源,構建完善一套契合跨越式、高質量、科學合規發展的組織架構、決策機制、營銷體系、制度體系和管控機制,持續豐富和擴大“電建新能源”的品牌內涵和行業影響力,努力成為中國電建轉型發展的主要實踐者、新能源業務發展的主要引領者,推動中國電建新能源業務快速高質量發展,為我國能源結構升級轉型及能源安全戰略做出應有的貢獻。 馭風沐光,能賦未來 在如東,建設者們跨越江河、筑夢藍海;在鳳凰山,最美風電場的“捕風者”自主創新、追風逐電;在雪域高原,克服嚴寒缺氧的建設者用青春書寫奉獻;在“一帶一路”首倡之地,謝列克風電場的建設者獻禮中哈建交30周年…… 中國電建追逐“雙碳”的夢想從未停止,始終肩負“全球清潔低碳能源建設領域的引領者”的使命,承擔了國內60%以上風電、光伏電站的規劃設計任務,全面參與了我國陸上風電、光伏發電和海上風電項目的開發建設,積極探索新型能源示范項目,成功參與開發了國內首批光熱發電示范工程和離網型風光柴儲微電網項目,在清潔能源領域投資建成了多個標桿工程,開創了眾多“行業第一”。 投資開發的海南萬寧漂浮式海上風電項目是全球最大商業化漂浮式海上風電項目;投資開發的河北張北壩頭風電場,開啟了我國清潔能源EPC總承包建設的先河;投資開發的湖南株洲鳳凰山風電場,是中國首個低風速山地風電項目,多次被評選為“中國最美風電場”;投資開發的天津南港海上風電場,是中國首個單體裝機5兆瓦的商業化運營風電項目;投資開發的青海共和光熱發電項目,是中國首批光熱發電示范工程之一,獲得中國光熱發電示范項目推動獎;投資開發的新疆榮和風光柴儲配電網項目,是中國規模最大、技術最復雜、海拔最高的離網型風光柴儲微電網…… 風光無限,綠色發展 綠色奧運,是中國對世界的承諾,2022北京冬奧會的全部場館,百分之百用的都是“綠電”,這在奧運史上尚屬首次。自北京向西北200多公里,翻過燕山,進入張北草原,風車林立,槳葉勁舞,張北風電場正是北京冬奧的“綠電”源頭之一。風電場技術團隊加強核心技術攻關,提升自主創新能力,賦予了“張北柔直工程”12項世界領先技術,有效解決了張北地區綠色電力“并不上”“送不出”“難消納”三大難題,每年可輸送約141億千瓦時清潔能源。張北的風,點亮的不僅僅是北京的燈,點亮的更是未來中國綠色低碳生活的“星星之火”。 在甘肅省瓜州縣一望無垠的戈壁灘上,一排排巨大的白色風機如雨后春筍般在這片土地上蔓延開來,正迎風“吱呦呦”地轉著,為祖國大地吹動著綠色能源的新希望。安北第一風電場是中國電建積極響應國家能源政策、“西部大開發”及“絲綢之路經濟帶”等戰略的生動實踐,代表著“綠色”和“希望”的新能源產業在遼闊的河西走廊勾勒出新的天際線。如按火電每度電耗標準煤307克,可節約標準煤約36.50萬噸,響應每年可減少C02排放量約109.79萬噸,煙塵等有害物質排放量約4938.36噸,為促進甘肅地區經濟的綠色可持續發展、當地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了積極貢獻。 “魚塘上竟‘豎’起光伏板!”今年來,黃岡浠水縣巴河鎮的鄉親們驚喜地發現了家鄉的新變化,浠水縣巴河鎮3800畝的水面上,建設者們正在魚塘上安裝光伏板預制管樁,這是中國電建在浠水投資興建的“漁光互補”光伏發電項目,光伏板錯落有致的排列與山水構成了一道渾然天成的鄉村美景?!皾O光互補”方式能讓土地資源得到高效利用,這種利用山水生態資源,做強太陽能光伏發電、水產養殖等特色產業,將盤活鄉村“水經濟”,每年可為當地帶來約2.2億度的綠色電力能源,助力振興美麗綠色鄉村。 位于鹽邊縣新九鎮安寧村的萬家山上,數十萬塊光伏發電板覆蓋在整個向陽山坡,蔚為壯觀。這里是世界最大的山地集中式光伏電站,為充分發揮光伏發電項目占地分布廣的優勢,萬家山光伏電站通過采用將太陽能光伏發電和農業種植相結合的“光伏+”模式,鼓勵和引導當地農戶在光伏板下種植西紅柿、金銀花、花生等經濟作物,在空地上種植芒果、火龍果等果樹來提高土地利用率?!鞍迳习l電、板下種植”的產業新模式,僅西紅柿種植就讓當地農民2021年年增收約19萬元人民幣,真正讓當地百姓享受到了綠色“伏”利。 科技引領,創新發展 聚焦新能源主戰場,中國電建發揮規劃先行、產業聯動、投建營一體化優勢,著力向產業鏈關鍵環節和價值鏈高端轉型升級,將綠色發展轉化成最大財富、最大優勢、最大品牌。 圍繞“十四五”發展戰略,中國電建聚焦管理數字化、業務數字化、數據體系化三大領域,著力打造一系列先進性、引領性平臺,建設一批一體化、智慧化高度集成的系統應用,助推公司實現全方位數字化轉型。電建新能源集團組建新能源與儲能研究院,進一步配強配齊人員資源配置,堅持科技研發、技術管控與高質量發展一體化思路,立足于服務高端市場開拓、高質量開發建設、高效生產運維、高層次核心能力打造四大功能定位,緊密圍繞國家“雙碳”戰略和新型電力系統建設相關領域關鍵技術需求,重點布局漂浮式海上風電和海上光伏、新型儲能、可再生能源綜合利用和一體化開發技術、能源數字化智慧化等一批前沿技術和公司發展急迫需求,切實以科技創新培育核心競爭力,助力公司高質量發展。 中國電建把“數”納入公司“十四五”戰略規劃,從戰略高度謀劃公司數字化、網絡化、智慧化發展。經過多年的努力和探索,中國電建數字化建設研究成果方面走在央企前列,海博平臺入選第四屆世界互聯網大會“最佳實踐案例”,是央企唯一入選案例。建立了國內首個覆蓋基礎設施建設全專業、全過程的數字化技術體系,擁有國內唯一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工程數字化平臺。 踏浪而歌,逐風追夢。在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進程中,中國電建將賡續前行、奮楫爭先,持續夯實核心能力、完善科技研發體系,積極推進新能源業務發展,以“雙碳”踐行推動者、示范者、引領者的姿態戮力前行,為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實現“雙碳”目標做出更大的貢獻。 河北張北壩頭風電場 四川貢唐崗光伏電站 海南西點漁光互補光伏電站 青海共和光熱項目 | |
【打印】 【關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