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泉鐵路全線貫通運營 | |
| |
12月30日,公司參建的興國至泉州鐵路(簡稱興泉鐵路)全線貫通運營。 興泉鐵路是海西經濟區通往中西南地區鐵路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條以開發沿線國土資源、服務革命老區為主的區域客貨運鐵路。起自京九鐵路興國站,經江西省贛州市,福建省三明市、泉州市,終至福廈鐵路泉州站,全長464千米,設計時速160千米/小時 ,為國家I級單線電氣化鐵路。 公司承建的興泉鐵路7標線路起于戴云山二號出口(不含),終于浮龜特大橋大里程段臺尾(含),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永春縣、安溪縣、南安市境內,正線全長38.5千米,主要特點為長大隧道,隧道占本標段線路全長的80.4%。其中,5千米以上的隧道共3座,分別為天馬隧道、佛仔格隧道、鎮中隧道;5千米以下隧道共2座,分別為美普隧道、大寨山隧道。 興泉鐵路XQNQ-7標段內山巒起伏、山峰林立、山勢峻峭,中國水電四局在施工中面臨長大隧道內軟弱圍巖、突泥突水、疑似瓦斯、淺埋塌方、弱巖爆及高地溫等種種難關。 面對各類施工難題,公司積極開展科研攻關,先后研究了一種高壓富水軟弱圍巖山嶺隧道的超前預注漿方法,解決了高壓富水軟弱圍巖山嶺隧道的注漿難題;研發了一種適用于長大隧道施工的通風裝置,通過引風管、進風調向器和通風機配合,快速對隧道內部進行有效通風,通過冷凝濾水器,過濾空氣中的水分,保證空氣干燥,采用過濾筒過濾隧道內部空氣中的濕氣或灰塵,保證循環進風;研發了一種高強度免振搗混凝土和拱梁部端頭混凝土澆筑方法,通過優化混凝土配比及采用梁端分層和分倉澆筑施工方法,保證了梁端混凝土的實體質量。 天馬隧道橫洞段連續500米的全風化花崗巖,該種圍巖具有遇水軟化的特性,加之南方地區,地下水豐富,開挖難度大,項目部多次組織召開專家分析會進行會診論斷,采用“管超前、短進尺、強支護、快封閉、勤量測”的短臺階施工工法,施工過程中進行地表加固注漿,超前管棚支護配合小導管支護,加強圍巖穩定性,避免滑塌和變形,確保圍巖及時封閉,攻克了隧道軟弱圍巖和變形控制難題。 馬跳車站雙線大橋108米系桿拱是興泉鐵路寧泉段內唯一一座系桿拱橋,如一道永不消散的彩虹橫跨G72泉三高速。為保證系桿拱混凝土的整體性和收縮徐變滿的完整性,要求整個梁體在混凝土澆筑階段,必須進行大方量連續不間斷澆筑作業以確保一次成型,從而保證梁體外觀和實體質量達到設計標準。項目部對施工方案反復進行研究優化,層層組織交底,同時全力優化資源配置、加強協調聯動,確保澆筑現場人、材、機的準時到位和足量供應。在全體作業人員連續60個小時的努力下,系桿拱橋成功完成2450立方米澆筑任務,創造了標段內混凝土工程單體連續澆筑量最大的紀錄。 項目自2017年3月開工以來,公司積極推進項目履約,實現了一個又一個重大節點。2020年10月7日,美普隧道貫通;12月10日,天馬隧道貫通;12月31日,大寨山隧道貫通。2021年2月21日,鎮中隧道貫通;3月31日,佛仔格隧道貫通;6月21日,橋梁施工全部完成;10月13日,無砟軌道施工全部完成。 興泉鐵路全線貫通運營,進一步完善了贛南和閩西地區路網結構,提高了海峽西岸鐵路運輸能力,將極大便利沿線人民群眾出行和貨物運輸,帶動沿線資源開發,對支持革命老區加快發展,推進鄉村振興和區域協調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 |
【打印】 【關閉】 |